水產養殖過程中,由于缺乏有效監管,漁用抗生素類藥物使用范圍和劑量的日益擴大。安慶市政協常委、市民盟副主委項學軍近日建議政府應重視該問題,并盡快拿出相應舉措。
據了解,我國實行高密度養殖,國內比國外的養殖密集程度高了10倍左右,同時國外的養殖是養一年停一年,給魚塘以休養生息,國內則沒有這概念。而另一方面,由于目前國內環境污染嚴重,尾氣排放、化工廠水污染嚴重導致水質變差。項學軍認為,水質污染使得抗生素的添加增多。有些漁場老板也反映,雖然自己嚴格地按照綠色生產的程序來養殖,但因為水質不合格,不得不使用抗生素。 ”
資料顯示,抗生素的有效期是2年左右,之后就會產生抗藥性,如果投放得多,失效的周期會縮短。水污染導致需要放置大量的消毒劑、漁藥,但這又會加重水污染,因此需要再添加更多的新漁藥。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。雖然自2002年起,農業部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技術標準,規定氯霉素、孔雀石綠等禁用漁藥清單。但是,由于目前還沒有合適的替代制劑,再加上孔雀石綠低廉的價格,孔雀石綠等禁用漁藥屢禁不止。
項學軍說,當人們長期食用含有三致作用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時,這些殘留物便會對人體產生危害,或在人體內蓄積,最終產生致癌、致畸、致突變作用。項學軍為此建議政府建立和健全漁藥行政監督管理體系,在此基礎上對水產養殖業進行科學、公正的藥物殘留的監督管理;抓緊制定漁藥最高殘留限量標準,漁藥檢測標準,漁藥研制和科學使用標準等;制定相應的漁藥管理條例,建立對新漁藥進行正確評價、認證和檢驗的程序和機制;要加強對漁藥生產和銷售的管理,規定漁藥的殘留限量和休藥期;還要對養殖用藥進行指導和監督,加強對濫用漁藥的處罰;積極推廣使用無公害水產養殖操作規程和生產標準,提倡用微生物制劑和中草藥來改善水產養殖環境和控制病害的發生。
